心理谘詢師理論知識: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重要心理學派別
構造主義(yi) (structuralism)
人物:(德國)馮(feng) 特(1879,萊比錫);鐵欽納。
觀點:所有的心理現象都是由元素構成,強調意識的結構。把意識經驗分為(wei) 感覺、意想和激情狀態三種元素。
方法:內(nei) 省法,即被試者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
機能主義(yi) 心理學派
創始人美國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爾。
研究對象:意識。
觀點:意識是一個(ge) 連續的整體(ti) 。
※強調心理的適應功能(機能)。
※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機能)。
行為(wei) 主義(yi) (behaviorism)
人物:(美國)華生;斯金納。
觀點:反對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wei) ;反對內(nei) 省,主張用實驗方法。
方法:探索刺激與(yu) 反應(S-R)之間的關(guan) 係。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完形心理學)
※人物:(德國)韋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觀點:反對把意識分成元素,強調心理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一種組織的意義(yi) 。
整體(ti) >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學派(psychoanalysis)
人物:(奧地利)弗洛伊德。
觀點:主張研究人的無意識。
方法:釋夢和自由聯想。
概念: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
重視研究成年人的異常行為(wei) 分析、動機和無意識現象的研究。認為(wei) ,人類的一切個(ge) 體(ti) 和社會(hui) 的行為(wei) ,都根源於(yu) 心靈深處的某種欲望或動機,特別是性欲的衝(chong) 動。
人本主義(yi) 心理學
人物:馬斯洛;羅傑斯。
觀點:心理學的研究應以正常人為(wei) 對象,研究人類異於(yu) 動物的一些複雜經驗,諸如:價(jia) 值、生活責任、生命意義(yi) 等,真正屬於(yu) 人性各種層麵的問題。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誌,有自我實現的需要。重視人自身的價(jia) 值與(yu) 尊嚴(yan) ,及其蘊藏著的巨大的、無限的潛力。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
人物:讓.皮亞(ya) 傑
觀點:把人看做一個(ge) 類似於(yu) 計算機的信息加工係統,並以信息加工的觀點,如輸入、編碼、轉換、儲(chu) 存和提取等的加工過程來研究的人認知活動。
重點:對信息加工過程的研究。
生理心理學(neuropsychology)
研究對象: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和腦的機製。
重點:研究大腦神經生理功能與(yu) 個(ge) 體(ti) 行為(wei) 及心理過程的關(guan) 係。
心理學曆史發展小結
·構造主義(yi) :19.80s.鐵欽納—心理存在本身;
·機能主義(yi) :19世紀末20世紀初—心理現象對客觀環境的適應和功用;
·行為(wei) 主義(yi) :1913-1930華生S-R;1930-托爾曼S-O-R;斯金納操作;
·格式塔心理學:1912韋特曼;
·精神分析:1900年,1920弗洛伊德;20.30s.沙利文、霍妮;
·認知學派:20.50s.皮亞(ya) 傑、紐厄爾—高級心理過程;
·人本主義(yi) :20.50-60s.羅傑斯、馬斯洛—不再倚重外來價(jia) 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