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心理治療規範》
為(wei) 加強醫療機構心理治療的規範管理,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執業(ye) 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技術臨(lin) 床應用辦法》、《預防醫學、全科醫學、藥學、護理、其他衛生技術等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考試暫行規定》及《醫療機構臨(lin) 床心理科門診基本標準(試行)》等有關(guan) 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製定本規範。
第一章 總 則
一、心理治療的定義(yi)
心理治療是一類應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由專(zhuan) 業(ye) 人員有計劃地實施的治療疾病的技術。心理治療人員通過與(yu) 患者建立治療關(guan) 係與(yu) 互動,積極影響患者,達到減輕痛苦、消除或減輕症狀的目的,幫助患者健全人格、適應社會(hui) 、促進康複。心理治療要遵循科學原則,不使用超自然理論。
二、心理治療的人員資質
以下兩(liang) 類在醫療機構工作的醫學、心理學工作者可以成為(wei) 心理治療人員:
(一)精神科(助理)執業(ye) 醫師並接受了規範化的心理治療培訓。
(二)通過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考試(心理治療專(zhuan) 業(ye) ),取得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
三、心理治療的對象和場所
(一)心理治療的服務對象是心理問題嚴(yan) 重、需要係統性心理治療的人員,以及符合精神障礙診斷標準《國際疾病分類(ICD-10)精神與(yu) 行為(wei) 障礙分類》的患者。
心理治療的適應證包括以下種類:
1.神經症性、應激相關(guan) 的及軀體(ti) 形式障礙;
2.心境(情感)障礙;
3.伴有生理紊亂(luan) 及軀體(ti) 因素的行為(wei) 綜合征(如進食障礙、睡眠障礙、性功能障礙等);
4.通常起病於(yu) 兒(er) 童與(yu) 少年期的行為(wei) 與(yu) 情緒障礙;
5.成人人格與(yu) 行為(wei) 障礙;
6.使用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的精神和行為(wei) 障礙;
7.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礙和妄想性障礙;
8.心理發育障礙,以及器質性精神障礙等。在針對以上各類精神障礙的治療中,心理治療可以作為(wei) 主要的治療方法,也可以作為(wei) 其它治療技術的輔助手段。
心理治療的禁忌證主要包括:
1.精神病性障礙急性期患者,伴有興(xing) 奮、衝(chong) 動及其它嚴(yan) 重的意識障礙、認知損害和情緒紊亂(luan) 等症狀,不能配合心理治療的情況。
2.伴有嚴(yan) 重軀體(ti) 疾病患者,無法配合心理治療的情況。
(二)心理治療屬於(yu) 醫療行為(wei) ,應當在醫療機構內(nei) 開展。
(三)醫療機構應該按照心理治療工作的需要,設置專(zhuan) 門的心理治療場所。
四、心理治療的倫(lun) 理要求
(一)心理治療人員應有責任意識,在自身專(zhuan) 業(ye) 知識和能力限定範圍內(nei) ,為(wei) 服務對象提供適宜而有效的專(zhuan) 業(ye) 服務。如果需要拓展新的專(zhuan) 業(ye) 服務項目,應接受相應的專(zhuan) 業(ye) 培訓和能力評估。應定期與(yu) 專(zhuan) 業(ye) 人員進行業(ye) 務研討活動, 在有條件的地方應實行督導製度。當自身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能力以及所在場所條件不能滿足服務對象需要時,應及時轉介。
(二)心理治療人員應當建立恰當的關(guan) 係及界限意識。尊重服務對象(包括患者及其親(qin) 屬),按照專(zhuan) 業(ye) 的倫(lun) 理規範與(yu) 服務對象建立職業(ye) 關(guan) 係,促進其成長和發展。
1.應平等對待患者,不因患者的性別、民族、國籍、宗教信仰、價(jia) 值觀等因素歧視患者。
2.應對自己的專(zhuan) 業(ye) 身份、所處的位置對患者可能產(chan) 生的潛在影響有清楚的認識;應努力保持與(yu) 患者之間客觀的治療關(guan) 係,避免在治療中出現雙重關(guan) 係,不得在治療關(guan) 係之外與(yu) 服務對象建立其他關(guan) 係,不得利用患者對自己的信任或依賴謀取私利。一旦治療關(guan) 係超越了專(zhuan) 業(ye) 的界限,應采取適當措施終止這一治療關(guan) 係。
(三)應當尊重服務對象的知情同意權,讓服務對象了解服務的目的、主要內(nei) 容及局限性、自身權益等信息,征得服務對象同意後提供服務。
(四)應當遵循保密原則,尊重和保護服務對象的隱私權;向接受治療的相關(guan) 人員說明保密原則,並采取適當的措施為(wei) 其保守秘密。但法律、法規和專(zhuan) 業(ye) 倫(lun) 理規範另有規定的除外。
1.以下情況按照法律不能保密,應該及時向所在醫療機構匯報,並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及時向其監護人通報;如發現觸犯刑律的行為(wei) ,醫療機構應該向有關(guan) 部門通報:
(1)發現患者有危害其自身或危及他人安全的情況時;
(2)發現患者有虐待老年人、虐待兒(er) 童的情況時;
(3)發現未成年患者受到違法犯罪行為(wei) 侵害時。
2.心理治療人員應該參照醫療機構病案管理辦法,對心理治療病案作適當文字記錄。隻有在患者簽署書(shu) 麵同意書(shu) 的情況下才能對治療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在因專(zhuan) 業(ye) 需要進行案例討論,或采用案例進行教學、科研、寫(xie) 作等工作時,應隱去那些可能會(hui) 提示患者身份的有關(guan) 信息(在得到患者書(shu) 麵許可的情況下可以例外)。
3.心理治療工作中的有關(guan) 信息需妥善保管,無關(guan) 人員不得翻閱。
(五)心理治療過程中應避免下列行為(wei) :
1.允許他人以自己的名義(yi) 從(cong) 事心理治療工作。
2.索賄、受賄,或與(yu) 患者及其親(qin) 屬進行商業(ye) 活動,謀取專(zhuan) 業(ye) 外的不正當利益。
3.與(yu) 患者發生超越職業(ye) 關(guan) 係的親(qin) 密關(guan) 係(如性愛關(guan) 係)。
4.違反保密原則。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其它行為(wei) 。
五、法律責任
心理治療以治療疾病、促進健康為(wei) 目的。違反國家有關(guan) 法律規定,給患者或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章 心理治療的分類
心理治療的理論流派、臨(lin) 床技術很多,按學術思想分類可分為(wei) 精神分析及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人本主義(yi) 治療(或谘客中心治療)、認知行為(wei) 治療和係統式治療;按治療對象分為(wei) 個(ge) 別治療、夫妻治療或婚姻治療、家庭治療和團體(ti) 治療等;按言語及非言語技術使用情況分為(wei) 言語性技術和非言語性技術;按心理幹預的強度、深度、緊急程度分為(wei) 一般支持性治療、深層治療和危機幹預;此外,還可按照文化背景進行分類。
本規範以上述各種傳(chuan) 統分類方法為(wei) 基礎,根據臨(lin) 床用途、實施範圍、對治療師的技術要求等主要指標,選取13種心理治療技術作為(wei) 醫療機構內(nei) 的適宜技術進行推廣,並實施規範化管理。這些心理治療技術可以大致分為(wei) 三組:
一、基本心理治療技術
指綜合上述各個(ge) 流派的基本共性特點,在臨(lin) 床工作中對多數患者,尤其是對較輕的心理問題具有普遍實用性的一般性心理治療技術。主要包括建立治療聯盟的關(guan) 係技術、用於(yu) 心理健康教育及解決(jue) 一般心理問題的支持-解釋性心理治療等。屬於(yu) 心理治療人員必須熟練掌握、運用的通用技術。
二、專(zhuan) 門心理治療
指針對有適應證的患者,根據一定的流派理論進行的較有係統性、結構性的特殊心理治療,包括精神分析及心理動力學治療、人本主義(yi) 治療、認知行為(wei) 治療、係統式家庭治療,以及催眠治療、危機幹預、團體(ti) 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等。心理治療師應受過相應技術的專(zhuan) 門訓練。
三、其它特殊心理治療
指在本土傳(chuan) 統文化基礎上融合了現代心理學原理和技術,在相應的文化群體(ti) 中有成功應用經驗的某些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以及一些基於(yu) 傳(chuan) 統的或創新的心理學原理開發的治療技術。對於(yu) 這些心理治療方法,宜進行充分的科學探索,在嚴(yan) 格規範管理之下謹慎使用,經充分驗證、論證後再加以推廣。圖片
第三章 心理治療的操作技術
一、支持性心理治療與(yu) 關(guan) 係技術
(一)概述。支持性心理治療與(yu) 關(guan) 係技術指心理治療人員在醫療情境中,基於(yu) 治療的需要,在倫(lun) 理、法律、法規和技術性規範的指導下,與(yu) 患者積極互動而形成支持性、幫助性工作關(guan) 係。治療關(guan) 係不等同於(yu) 日常發生的社會(hui) 行為(wei) ,是心理治療操作技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作用,在精神衛生領域的臨(lin) 床工作中作為(wei) 各種心理治療的共同基礎性技術。關(guan) 係技術適應於(yu) 各類心理治療的服務對象,無絕對禁忌證。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進入治療師的角色。心理治療人員要以平等、理性、坦誠的態度,設身處地理解患者,建立治療聯盟,避免利用、操縱性的治療關(guan) 係。
2.開始醫患會(hui) 談。建立讓患者感到安全、信任、溫暖、被接納的治療關(guan) 係。
3.心理評估與(yu) 製定治療計劃。在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狀、人格特點、人際係統、對治療的期望、轉診背景等基礎上,進行心理評估,與(yu) 患者共同商定治療目標,製定可行的治療計劃。
4.實施治療。采用傾(qing) 聽、共情與(yu) 理解、接納與(yu) 反映、肯定、中立、解釋、寬慰、鼓勵、指導等技術實施心理治療。
5.結束治療。簡要回顧治療過程,評估療效,強化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與(yu) 治療人員完成心理分離,鼓勵患者適應社會(hui) 。
(三)注意事項。
1.使用支持、保證的技術時,要尊重患方自主性,注意自我保護,承諾須適當,不做出過分肯定、沒有餘(yu) 地的擔保與(yu) 許諾。
2.在鼓勵患者嚐試積極行為(wei) 時,避免根據治療人員自己的價(jia) 值觀代替患者做出人生重大決(jue) 定。對於(yu) 具有攻擊行為(wei) 、妄想觀念等症狀的患者,要慎用鼓勵的技術。
二、暗示-催眠技術
(一)概述。暗示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人情感和思想影響的現象。暗示療法是運用暗示現象獲得療效的治療方法。催眠是持續地對患者進行暗示,以誘導催眠狀態、達到催眠治療目的的技術。本條所述規範限於(yu) 臨(lin) 床專(zhuan) 業(ye) 人員針對特定問題,旨在誘導意識狀態改變而有意地、係統地使用的暗示及催眠技術。
催眠是心理治療的基礎技術,可以單獨使用以達到鎮靜、降低焦慮水平、鎮痛的目的,也可以與(yu) 其它技術聯合使用。按照使用暗示治療的用途,可以分為(wei) 直接暗示和係統催眠治療,應用於(yu) 廣泛的精神障礙及部分軀體(ti) 問題。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前期準備。評估暗示性及合作意向:通過預備性會(hui) 談、暗示性實驗或量表,檢驗受試的個(ge) 體(ti) 性反應方式,評測接受暗示的程度,以及有無過度緊張、懷疑、猶豫、不情願等負性情緒或態度,避免出現副作用。
2.直接暗示。在排除器質性障礙,或確認器質性病變基礎與(yu) 當前症狀、體(ti) 征不甚符合時,可以利用業(ye) 已建立的醫患關(guan) 係及醫師的權威角色,營造合適氛圍,直接使用言語,或借助適當媒介,如藥品、器械或某種經暗示即能誘發的軀體(ti) 感覺,實施直接針對症狀的暗示,而不一定刻意誘導意識改變狀態。
3.催眠誘導。
(1)建立關(guan) 係:運用關(guan) 係技術,建立信任的關(guan) 係。
(2)注意集中:請其盯視某點,同時用講故事或強化軀體(ti) 感覺的方法誘導內(nei) 向性注意集中,促進入靜。
(3)使用合適的語音模式,如節律性同步、重複、標記、困惑、分離和批準等。
4.判斷催眠程度。通過觀察感覺、認知、運動、生理四個(ge) 方麵變化,判斷催眠的程度。
5.治療階段。入靜達到合適的深度後,進一步做催眠性治療。主要包括:催眠後暗示;促進遺忘;重新定向。
(三)注意事項
1.以下情況不宜做催眠治療:早期精神病、邊緣型人格障礙、中重度抑鬱;急性期精神病;偏執性人格障礙。對抑鬱障礙患者有可能加重病情,包括自殺傾(qing) 向。
2.分離性障礙患者及表演性人格障礙者慎用。
3.在濫用的情況下,在醫療機構之外實施的群體(ti) 性催眠,有可能使具有依賴、依戀、社會(hui) 不成熟、暗示性過高等人格特征的參與(yu) 者發生明顯的退化、幼稚化,損害社會(hui) 功能,加重原有問題。
4.注意處理副作用: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失代償(chang) 、頭痛、激越等副反應。
5.治療師必須接受過規範、係統的催眠技術培訓,且在督導師指導下治療過病人。
6.在患者暗示性極低、醫患關(guan) 係不良情況下,不宜使用;
7.不是對於(yu) 器質性疾病的對因治療方法。
8.對兒(er) 童要慎用。
9.不推薦采用集體(ti) 形式的催眠治療;不應在醫療機構外以療病健身術名義(yi) ,使用群體(ti) 性暗示技術有意或無意地誘導意識改變狀態。
三、解釋性心理治療
(一)概述。解釋指對心理、行為(wei) 及人際情境中的關(guan) 係或意義(yi) 提出假設,促使患者用新的詞匯、語言及參照係,來看待、描述心理和行為(wei) 現象,以幫助患者澄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新觀點看待和理解病理性問題與(yu) 各種內(nei) 外因素的關(guan) 係,獲得領悟,學習(xi) 自己解決(jue) 問題。
該療法適用於(yu) 以下情況:
1.增加患者對自身人格發展、當前臨(lin) 床病理問題及其處理策略的認識,改變功能不良的信念、態度和思維方式。
2.健康教育,指導康複。
3.臨(lin) 床其它專(zhuan) 業(ye) 領域參考、借用於(yu) 日常醫患交流,保障患者知情同意及知情選擇權,增加依從(cong) 性。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根據施用於(yu) 患者時引發的感受、
幹預的力度和發揮作用的時間的不同,解釋分為(wei) 以下4個(ge) 層次:
1.反映:治療師給患者的解釋信息不超過公開表達出來的內(nei) 容 。
2.澄清:隻是稍微點明患者的表達中所暗含、暗示的,但自己未必意識到的內(nei) 容。
3.對質:治療師利用患者呈現出來的情感和思想作為(wei) 材料,提醒病人注意暗含的,但沒有意識到或不願承認的情感和思想。
4.主動闡釋:按照與(yu) 當前臨(lin) 床問題有關(guan) 的理論,治療師直接導入全新的概念、意義(yi) 聯係或聯想。
5.隱喻性闡釋:通過利用譬喻、象征的方法進行交流,以促進病人及其相關(guan) 係統產(chan) 生自己對問題的理解的方法。
(三)注意事項。
1.重視對方反應,注意其接受力,避免說教式的單向灌輸;
2.注意避免過多指責、批評患者。
3.對有意識障礙、明顯精神病性症狀和中重度精神發育遲滯、癡呆的患者不適用。
4.對心理分化程度低,自我強度弱,缺乏主見,暗示性、依賴性高的患者,引導、幹預力度較高的解釋釋宜配合其它旨在促進自我責任能力的療法使用。
四、人本心理治療
(一)概述。人本心理治療是一組體(ti) 現人本心理學思想的心理療法的總稱,主要包括以人為(wei) 中心療法、存在主義(yi) 療法、完形療法等,其中以人為(wei) 中心療法的影響最大。本條僅(jin) 涉及羅傑斯所代表的以人為(wei) 中心療法。該療法可用作一般的發展性谘詢和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療。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確定治療目標:加深自我理解,在整合現實的方向上,達到自我重組、發展更自在和更成熟的行為(wei) 方式。
2.建立治療關(guan) 係:核心要素是真誠一致、共情、無條件的積極關(guan) 注。
3.實施治療過程:以如何對待個(ge) 人感受為(wei) 指標,分階段進行循序漸進的互動、訪談,使患者從(cong) 僵化且疏遠地看待自己及內(nei) 心活動,直至其內(nei) 心不受歪曲、束縛,達到自由的狀態,實現以人為(wei) 中心療法去偽(wei) 存真的治療目標。
(三)注意事項。
1.患者表現出依賴治療師或其他人的傾(qing) 向時,應幫助當事人為(wei) 自己接受治療負起責任,進而擔負起解決(jue) 問題的責任。
2.在患者陳述自己的問題,並表達相關(guan) 的負麵情緒的過程中,應鼓勵患者自由地表達出與(yu) 問題有關(guan) 的情感,接納、承認和澄清這些消極情感。
3.當患者對可能的決(jue) 定和行動進行澄清時,幫助澄清可能會(hui) 做出的不同選擇,並認識到個(ge) 體(ti) 正在經驗的恐懼感和對於(yu) 繼續前進的膽怯,但不督促個(ge) 體(ti) 做出某種行動或者提出建議。
4.患者逐漸感到不再需要幫助,應該鼓勵結束治療。
五、精神分析及心理動力學治療
(一)概述。精神分析及心理動力學治療是運用精神分析理論和技術所開展的心理治療活動。精神分析指高治療頻次的,以完善人格結構、促進心理發展為(wei) 目標的經典精神分析療法;心理動力學治療由經典精神分析療法發展而來,是相對短程、低頻次的治療方法,通過處理潛意識衝(chong) 突,消除或減輕症狀,解決(jue) 現實生活情境中的問題。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治療設置。精神分析的設置為(wei) 長程、高頻次的精神分析,每周3-5次、每次45-50分鍾。心理動力學治療的設置為(wei) 低頻,通常為(wei) 每周1-2次,每次45-50分鍾,治療療程相對靈活。
2.治療聯盟。治療聯盟為(wei) 患者與(yu) 治療師之間形成的非神經症性的、現實的治療合作關(guan) 係。
3.初始訪談與(yu) 診斷評估。通過心理動力學訪談,對患者的人格結構、心理防禦機製、心理發展水平、潛意識的心理衝(chong) 突、人際關(guan) 係等進行評估和動力學診斷,確定治療目標。
4.治療過程與(yu) 常用技術。將移情與(yu) 反移情、阻抗作為(wei) 探索潛意識的線索和治療工具,通過自由聯想、夢的分析、肯定、抱持、反映、麵質、澄清、解釋、修通、重構等技術達到治療目標。心理動力學治療在不同程度上使用經典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術,但方法較為(wei) 靈活;治療過程中更關(guan) 注現在與(yu) 現實,注重開發患者的潛能和複原力,促進人格完善與(yu) 發展。
5.結束治療。回顧治療過程,評估療效,強化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與(yu) 治療人員完成心理分離,促進患者適應社會(hui) 。
(三)注意事項。
1.處於(yu) 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有明顯的自殺傾(qing) 向的抑鬱患者、嚴(yan) 重的人格障礙患者,不宜做精神分析或心理動力學治療。
2.精神分析及心理動力學治療是一類以追求領悟和促進心理發展水平為(wei) 主要目標的療法,對患者智力、人格、求助動機和領悟能力等要求較高。對於(yu) 心理發展水平較低、人格結構有嚴(yan) 重缺陷的患者,要避免使用經典精神分析技術。要注意克服過度理智化的過程在患者方麵引起的失代償(chang) ,促進認知與(yu) 情感、行為(wei) 實踐的整合。
3.治療關(guan) 係與(yu) 技巧同樣重要。防止治療師過分操縱、以自我為(wei) 中心。
4.注意民族文化背景的影響。
六、行為(wei) 治療
(一)概述。行為(wei) 治療是運用行為(wei) 科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行為(wei) 分析、情景設計、行為(wei) 幹預等技術,達到改變適應不良行為(wei) 、減輕和消除症狀、促進患者社會(hui) 功能康複的目標。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行為(wei) 治療基本原則:建立良好的治療關(guan) 係;目標明確、進度適當;賞罰適當;激活並維持動機。
2.常用技術。
(1)行為(wei) 的觀測與(yu) 記錄:定義(yi) 目標行為(wei) :準確辨認並客觀和明確地描述構成行為(wei) 過度或行為(wei) 不足的具體(ti) 內(nei) 容。
(2)行為(wei) 功能分析:對來自環境和行為(wei) 者本身的,影響或控製問題行為(wei) 的因素作係統分析。以分析為(wei) 基礎,確定靶行為(wei) 。
(3)放鬆訓練:①漸進性放鬆:采取舒適體(ti) 位,循序漸進對各部位的肌肉進行收縮和放鬆的交替訓練,同時深吸氣和深呼氣、體(ti) 驗緊張與(yu) 放鬆的感覺,如此反複進行。練習(xi) 時間從(cong) 幾分鍾到30分鍾。②自主訓練:有6種標準程式,即沉重感;溫暖感;緩慢的呼吸;心髒慢而有規律的跳動;腹部溫暖感;額部清涼舒適感。
(4)係統脫敏療法:
①教患者學會(hui) 評定主觀不適單位(SUD)。
②鬆馳訓練:按前述方法進行放鬆訓練。
③設計不適層次表:讓患者對每一種刺激因素引起的主觀不適進行評分(SUD),然後按其分數高低將各種刺激因素排列成表。
④係統脫敏:由最低層次開始脫敏,即對刺激不再產(chan) 生緊張反應後,漸次移向對上一層次刺激的放鬆性適應。在脫敏之間或脫敏之後,將新建立的反應遷移到現實生活中,不斷練習(xi) ,鞏固療效。
(5)衝(chong) 擊療法:又稱為(wei) 滿灌療法。讓患者直接麵對引起強烈焦慮、恐懼的情況,進行放鬆訓練,使恐怖反應逐漸減輕、消失。治療前應向病人介紹原理與(yu) 過程,告訴患者在治療中需付出痛苦的代價(jia) 。
(6)厭惡療法:通過輕微的懲罰來消除適應不良行為(wei) 。對酒依賴的患者的治療可使用阿樸嗎啡(去水嗎啡)催吐劑。
(7)自信訓練:運用人際關(guan) 係的情景,幫助患者正確地和適當地與(yu) 他人交往,提高自信,敢於(yu) 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8)矛盾意向法:讓患者故意從(cong) 事他們(men) 感到害怕的行為(wei) ,達到使害怕反應不發生的目的,與(yu) 滿灌療法相似。
(9)模仿與(yu) 角色扮演:包括榜樣示範與(yu) 模仿練習(xi) 。幫助患者確定和分析所需的正確反應,提供榜樣行為(wei) 和隨時給予指導、反饋、強化。
(10)塑造法。用於(yu) 培養(yang) 一個(ge) 人目前尚未做出的目標行為(wei) 。
(11)自我管理。患者在行為(wei) 改變的各個(ge) 環節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自己對改變負責任。
(12)行為(wei) 技能訓練。結合使用示範、指導、演習(xi) 和反饋,幫助個(ge) 體(ti) 熟悉有用的行為(wei) 技能。
(三)注意事項
從(cong) 條件化作用的角度對精神病理現象做出過分簡單化的理解和處理,可能對於(yu) 存在複雜內(nei) 心衝(chong) 突的神經症患者產(chan) 生“症狀替代”的效應,在消除一些症狀的同時導致出現新的症狀。
衝(chong) 擊療法引起強烈的心理不適,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尤其對於(yu)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心理適應能力脆弱者,要避免使用。厭惡療法的負性痛苦刺激可能有嚴(yan) 重副作用,應慎用,而且須征得患者、家屬的知情同意。
七、認知治療
(一)概述。認知治療認源自理性-情緒治療和認知治療。焦點是衝(chong) 擊患者的非理性信念,讓其意識到當前困難與(yu) 抱持非理性觀念有關(guan) ;發展有適應性的思維,教會(hui) 更有邏輯性和自助性的信念,鼓勵他們(men) 身體(ti) 力行,引導產(chan) 生建設性的行為(wei) 變化,並且驗證這些新信念的有效性。認知治療使用許多來自其它流派的技術,特別是與(yu) 行為(wei)
治療聯係緊密,以致二者現在常被相提並論,稱為(wei) 認知行為(wei) 治療。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認知治療強調發現和解決(jue) 意識狀態下所存在的現實問題,同時針對問題進行定量操作化、製訂治療目標、檢驗假設、學習(xi) 解決(jue) 問題的技術,以及布置家庭作業(ye) 練習(xi) 。
1.識別與(yu) 臨(lin) 床問題相關(guan) 的認知歪曲。
(1)“全或無”思維;
(2)以偏概全,過度泛化,跳躍性地下結論;
(3)對積極事物視而不見;
(4)對事物作災難性推想,或者相反,過度縮小化;
(5)人格牽連;
(6)情緒化推理。
2.識別各種心理障礙具有特征性的認知偏見或模式,為(wei) 將要采用的特異性認知行為(wei) 幹預提供基本的努力方 向。
3.建立求助動機。
4.計劃治療步驟。
5.指導病人廣泛應用新的認知和行為(wei) ,發展新的認知和行為(wei) 來代替適應不良性認知行為(wei) 。
6.改變有關(guan) 自我的認知:作為(wei) 新認知和訓練的結果,患者重新評價(jia) 自我效能。
7.具體(ti) 的基本技術。
(1)識別自動性想法。
(2)識別認知性錯誤。
(3)真實性檢驗(或現實性檢驗)。
(4)去注意。
(5)監察苦惱或焦慮水平。
(6)認知自控法。
(三)注意事項。有明顯自殺傾(qing) 向、自殺企圖和嚴(yan) 重思維障礙、妄想障礙、嚴(yan) 重人格障礙的患者,不適合做認知治療。
認知和行為(wei) 二者做到“知行統一”最為(wei) 關(guan) 鍵。應避免說教或清談。在真實性檢驗的實施階段,患者易出現畏難情緒和阻抗,要注意在治療初期建立良好的治療關(guan) 係。
八、家庭治療
(一)概述。家庭治療是基於(yu) 係統思想,以家庭為(wei) 幹預單位,通過會(hui) 談、行為(wei) 作業(ye) 及其它非言語技術消除心理病理現象,促進個(ge) 體(ti) 和家庭係統功能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家庭治療有多種流派,如:策略式或行為(wei) 家庭治療、結構式家庭治療、精神分析、係統式家庭治療及家庭係統治療等。
各流派共同的理論觀點主要是:
1.家庭是由互相關(guan) 聯的個(ge) 體(ti) 和子係統,以複雜方式自我組織起來的開放係統和因果網絡。
2.個(ge) 體(ti) 的異常心理及行為(wei) 與(yu) 生理功能、人際係統處於(yu) 循環因果關(guan) 係之中。它們(men) 不僅(jin) 是作為(wei) 後果發生於(yu) 個(ge) 體(ti) 內(nei) 部的過程,還受到人際係統內(nei) 互動模式的影響,而且其本身也是對於(yu) 係統過程的反應或幹預調節。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一般治療程序
(1)澄清轉診背景,重點評估以下方麵特點:
①家庭動力學特征。②家庭的社會(hui) 文化背景。③家庭在其生活周期中的位置。④家庭的代際結構。⑤家庭對“問題”起到的作用。⑥家庭解決(jue) 當前問題的方法和技術。⑦繪製家譜圖:用
(2)規劃治療目標與(yu) 任務,旨在引起家庭係統的變化,創造新的交互作用方式,促進個(ge) 人與(yu) 家庭的成長。
(3)治療的實施。每次家庭治療訪談曆時1到2小時左右。兩(liang) 次座談中間間隔時間開始較短,一般4到6天,以
後可逐步延長至一月或數月。總訪談次數一般在6到12次。2.係統家庭治療的言語性幹預技術。
(1)循環提問;
(2)差異性提問;
(3)前饋提問;
(4)假設提問;
(5)積極賦義(yi) 和改釋;
(6)去診斷。
3. 非言語性幹預技術
(1)家庭作業(ye) 。為(wei) 來訪的家庭布置治療性家庭作業(ye) 。
常用的有:①悖論(反常)幹預與(yu) 症狀處方;②單、雙日作業(ye) ;③記秘密紅賬;④角色互換練習(xi) ;⑤厭惡刺激。
(2)家庭塑像、家庭“星座”,以及其它表達性藝術治療技術。
(三)注意事項。與(yu) 個(ge) 別治療相比,家庭治療的實施有
以下特殊問題要加以重視:
1.治療師須同時處理多重的人際關(guan) 係。保持中立位置或多邊結盟很重要。
2.幹預對象和靶問題不一定是被認定為(wei) 患者的家庭成員及其症狀。此點可能產(chan) 生阻抗。要在澄清來診背景基礎上,合理使用關(guan) 係技術中的“結構”和“引導。”3.部分幹預技術有強大的擾動作用,應在治療關(guan) 係良好的基礎上使用,否則易於(yu) 激起阻抗,甚至導致治療關(guan) 係中斷。
4.家庭治療適應證廣泛,無絕對禁忌證。在重性精神病發作期、偏執性人格障礙、性虐待等疾病患者中,不首選家庭治療。
九、危機幹預
(一)概述。危機是個(ge) 體(ti) 麵臨(lin) 嚴(yan) 重、緊迫的處境時產(chan) 生的伴隨著強烈痛苦體(ti) 驗的應激反應狀態。危機幹預是對處於(yu) 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關(guan) 懷和短程幫助的一種方式。常用於(yu) 個(ge) 人和群體(ti) 性災難的受害者、重大事件目擊者,尤其是自殺患者和自殺企圖者的心理社會(hui) 幹預。強調時間緊迫性和效果,在短時間內(nei) 明確治療目標並取得一定成效,即:圍繞改變認知、提供情感支持,肯定當事人的優(you) 點,確定其擁有的資源及其已采用過的有效應對技巧,尋找可能的社會(hui) 支持係統,幫助當事人恢複失衡的心理狀態。精神病性障礙的興(xing) 奮躁動、激越,嚴(yan) 重的意識障礙,不屬於(yu) 單獨使用心理治療性危機幹預的範疇。
(二)操作程序及方法。
1.危機幹預的一般目標:
(1)通過交談,疏泄被壓抑的情感;
(2)幫助認識和理解危機發展的過程及與(yu) 誘因的關(guan) 係;
(3)教會(hui) 問題解決(jue) 技巧和應對方式;
(4)幫助患者建立新的社交網絡,鼓勵人際交往;
(5)強化患者新習(xi) 得的應對技巧及問題解決(jue) 技術,同時鼓勵病人積極麵對現實和注意社會(hui) 支持係統的作用。
2.特殊心理治療技術:
根據患者情況和治療師特長,采用相應的治療技術,包括綜合性地運用關(guan) 係技術、短程心理動力學治療、認知治療、行為(wei) 治療、家庭治療、催眠、放鬆訓練,配合使用抗焦慮或抗抑鬱藥物、建議休養(yang) ,等。主要分為(wei) 三類技術:
(1)溝通和建立良好關(guan) 係的技術。
(2)支持技術。旨在盡可能地解決(jue) 目前的危機,使當事者的情緒得以穩定。可以應用暗示、保證、疏泄、環境改變,以及轉移或擴展注意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使用鎮靜藥物或考慮短期住院治療。
(3)解決(jue) 問題技術。使當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他人的情感,樹立自信,引導設計有建設性的問題解決(jue) 方案,用以替代目前破壞性的、死胡同式的信念與(yu) 行為(wei) ;注意社會(hui) 支持係統的作用,培養(yang) 興(xing) 趣、鼓勵積極參與(yu) 有關(guan) 的社交活動,多與(yu) 家人、親(qin) 友、同事接觸和聯係,減少孤獨和隔離。
3.危機幹預的步驟。
(1)第一階段:評估問題或危機,尤其是評估自殺危險性,評估周圍環境—家庭和社區。
(2)第二階段:製定治療性幹預計劃。針對即刻的具體(ti) 問題,考慮社會(hui) 文化背景、家庭環境等因素,製定適合當事者功能水平和心理需要的幹預計劃。
(3)第三階段:治療性幹預。首先需要讓有自殺危險的當事者避免自殺的實施,認識到自殺不過是一種解決(jue) 問題的方式而已,並非將結束生命作為(wei) 目的。
(4)第四階段:危機的解決(jue) 和隨訪。渡過危機後,應及時結束幹預性治療,以減少依賴性。同時強化、鼓勵應用新習(xi) 得的應對技巧。
(三)注意事項。在治療初期注意保持較高的幹預力度與(yu) 頻度,以保證幹預效果逐步鞏固,不致問題反彈。特別要防範已實施過自殺行為(wei) 的人再次自殺;非精神科醫師在緊急處理自殺行為(wei) 的軀體(ti) 後果(如中毒、外傷(shang) 、窒息)後,應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幫助,或申請精神科會(hui) 診。如危機當事人因經曆創傷(shang) 性應激事件,經危機幹預後仍持續存在某些心理或行為(wei) 問題,應建議當事人繼續接受專(zhuan) 業(ye) 的創傷(shang) 治療,以促使個(ge) 體(ti) 進一步康複。
十、團體(ti) 心理治療
(一)概述。團體(ti) 心理治療是在團體(ti) 、小組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的一種心理治療形式。通過團體(ti) 內(nei) 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ge) 體(ti) 在互動中通過觀察、學習(xi) 、體(ti) 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yu) 他人的關(guan) 係,學習(xi) 新的態度與(yu) 行為(wei) 方式,發展生活適應能力。團體(ti) 治療依據的治療理論可以有多種,如心理動力學理論、係統理論及認知-行為(wei) 治療理論。現代團體(ti) 治療主要有三種:心理治療、人際關(guan) 係訓練和成長小組。心理治療的重點是補救性、康複性的,組員可以是患者,也可以是有心理問題的正常人。社交行為(wei) 障礙明顯者,以及治療師擔心個(ge) 別治療會(hui) 加劇患者依戀的情況,比較適合團體(ti) 治療。後兩(liang) 種團體(ti) 是成長和發展性的,參加者是普通人,目的是為(wei) 了改善關(guan) 係,發揮潛能,自我實現,廣泛應用在醫院及其它場所,適於(yu) 不同的人參加。
(二)操作程序及方法。
1.形式。由1~2名心理治療師擔任組長,根據組員問題的相似性,組成治療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jue) 組員共有的發展課題或相似的心理障礙。團體(ti) 的規模少則3~5人,多則10餘(yu) 人,活動幾次或10餘(yu) 次。間隔每周1-2次,每次時間1.5~2小時。
2.治療目標。
一般目標:減輕症狀、培養(yang) 與(yu) 他人相處及合作的能力、加深自我了解、提高自信心、加強團體(ti) 的歸屬感凝聚力等。
特定目標:每個(ge) 治療集體(ti) 要達到的具體(ti) 目標。
每次會(hui) 麵目標:相識、增加信任、自我認識、價(jia) 值探索、提供信息、問題解決(jue) 等。3.治療過程。團體(ti) 心理治療經曆起始、過渡、成熟、終結的發展過程。團體(ti) 的互動過程會(hui) 出現一些獨特的治療因素,產(chan) 生積極的影響機製。
(1)起始階段。定向和探索的時期,基本任務是接納與(yu) 認同。
(2)過渡階段。協助組員處理他們(men) 麵對的情緒反應及衝(chong) 突,促進信任和關(guan) 係建立。
(3)工作階段。探討問題和采取有效行為(wei) ,以促成組員行為(wei) 的改變。
(4)終結階段。總結經驗、鞏固成效,處理離別情緒。
4.組長的職責。注意調動團體(ti) 組員參與(yu) 積極性;適度參與(yu) 並引導;提供恰當的解釋;創造融洽的氣氛。
5.具體(ti) 操作技術:
(1)確定團體(ti) 的性質,如結構式還是非結構式,小組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組員是同質還是異質。
(2)確定團體(ti) 的規模。
(3)確定團體(ti) 活動的時間、頻率及場所。
(4)招募團體(ti) 心理治療的組員。
(5)協助組員投入團體(ti) 。
(6)促進團體(ti) 互動。
(7)團體(ti) 討論的技術,如:腦力風暴法;耳語聚會(hui) ;菲力蒲六六討論法;揭示法。
(8)其他常用技術,尤其是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方法。
(三)注意事項。團體(ti) 心理治療對於(yu) 人際關(guan) 係適應不佳的人有特殊用途。但應注意其局限性:
1.個(ge) 人深層次的問題不易暴露;
2.個(ge) 體(ti) 差異難以照顧周全;
3.有的組員可能會(hui) 受到傷(shang) 害;
4. 在團體(ti) 過程中獲得的關(guan) 於(yu) 某個(ge) 人的隱私事後可能無意中泄露,給當事人帶來不便;
5.不稱職的組長帶領團體(ti) 會(hui) 給組員帶來負麵影響。因此,團體(ti) 治療不是適合於(yu) 所有的人。
6.有以下情況者不宜納入團體(ti) 治療小組:有精神病性症狀;有攻擊行為(wei) ;社交退縮但本人缺乏改善動機;自我中心傾(qing) 向過分明顯、操縱欲強烈。這些情況有可能顯著影響團體(ti) 心理動力學過程。如果是在治療過程中才發現這些情況,需及時處理。
7.在團體(ti) 治療中使用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技術時,必須注意藝術性、科學性原則的結合,注意倫(lun) 理界限。要防止出現強烈的情感反應失控、非常意識狀態(或意識改變狀態);避免在治療師與(yu) 被治療者之間發展不恰當的崇拜、依戀關(guan) 係;不可引入超自然和神秘主義(yi) 的理念和方法;避免不恰當的身體(ti) 接觸;
十一、森田療法
(一)概述。森田療法是融合了東(dong) 西方文化中的醫學和哲學思想與(yu) 技術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具體(ti) 操作程序與(yu) 方法
包括:
1.準備。選擇有適應證及神經質個(ge) 性特征的患者,建立治療關(guan) 係。
2.實施。住院式森田療法可分為(wei) 絕對臥床期、輕作業(ye) 期、重作業(ye) 期和社會(hui) 康複期4個(ge) 階段,共40天在家庭式的環境中進行住院治療。
十二、道家認知治療
(一)概述。道家認知治療是在道家哲學思想的引導下,通過改變個(ge) 體(ti) 的認知觀念和調整應對方式來達到調節負性情緒、矯正不良行為(wei) 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操作程序與(yu) 方法。可分為(wei) 五個(ge) 基本步驟:
1.評估目前的精神刺激因素;
2.調查價(jia) 值係統;
3.分析心理衝(chong) 突和應付方式;
4.道家哲學思想的導入與(yu) 實踐。讓患者熟記32字保健決(jue) ,並理解吸收。先向患者簡單介紹老莊哲學的來龍去脈,以及儒道兩(liang) 家哲學的互補性。然後逐字逐句辨析解讀道家認知療法的四條原則,即32字保健訣,與(yu) 其現實事件或處境相結合:
①利而不害,為(wei) 而不爭(zheng) ;②少私寡欲,知足知止;③知和處下,以柔勝剛;④清靜無為(wei) ,順其自然。
5.評估與(yu) 強化療效。
(三)治療時間與(yu) 療程。標準的道家認知治療療程分五次完成,每次60~90分鍾,每周可安排1-2次。
(四)注意事項
道家認知治療是基於(yu) 我國悠久的傳(chuan) 統文化,結合現代認知治療理念發展而來的新型治療方法,要求治療師對傳(chuan) 統哲學有深刻理解,並且對當代社會(hui) 競爭(zheng) 性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利弊有豐(feng) 富的體(ti) 會(hui) 和反思。要在鼓勵患者進取、勤奮、合群、執著探索精神的前提下,發展均衡、全麵、達觀、靈活的心態和心理能力,避免鼓勵消極避世的人生態度,防止過度使用應對挫折及衝(chong) 突時的“合理化”心理防禦機製。
十三、表達性藝術治療
(一)概述
表達性藝術治療簡稱為(wei) 表達性治療或藝術治療,是將藝術創造形式作為(wei) 表達內(nei) 心情感的媒介,促進患者與(yu) 治療師及其他人交流,改善症狀、促進心理發展的一類治療方法。其基本機製是通過想象和其它形式的創造性表達,幫助個(ge) 體(ti) 通過想象、舞蹈、音樂(le) 、詩歌等形式,激發、利用內(nei) 在的自然能力進行創造性的表達,以處理內(nei) 心衝(chong) 突、發展人際技能、減少應激、增加自我覺察和自信、獲得領悟,促進心理健康、矯治異常心理。表達性藝術治療適用於(yu) 大多數人群,從(cong) 一般人群到適應困難者,再到多數精神障礙患者。表達性藝術治療包括很多形式,常見的如繪畫治療、戲劇治療、音樂(le) 治療、舞蹈治療、沙盤治療、詩歌治療、園藝治療等。表達性藝術治療可以以個(ge) 別治療方式進行,也可以以團體(ti) 治療方式進行。由於(yu) 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異質性,沒有明確統一的禁忌症。一般而言,精神障礙急性發病期,興(xing) 奮躁動、嚴(yan) 重自傷(shang) 和自殺傾(qing) 向的患者,不宜接受表達性藝術治療。
(二)操作程序及方法
1.表達性藝術治療的主要形式。根據不同的理論取向,表達性藝術治療有多種形式。
(1)舞蹈治療:利用舞蹈或即興(xing) 動作的方式治療社會(hui) 交往、情感、認知以及身體(ti) 方麵的障礙,增強個(ge) 人意識,改善個(ge) 體(ti) 心智。舞蹈治療強調身心的交互影響、身體(ti) -動作的意義(yi) 。
(2)音樂(le) 治療:在音樂(le) 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le) 體(ti) 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治療關(guan) 係,幫助被治療者達到健康的目的。可分為(wei) 接受式、即興(xing) 式、再創造式音樂(le) 治療等不同種類。
(3)戲劇治療:係統而有目的地使用戲劇、影視的方法,促進心身整合及個(ge) 體(ti) 成長。戲劇療法通過讓治療者講述自己的故事來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問題,得到宣泄,擴展內(nei) 部體(ti) 驗的深度和廣度,理解表象的含義(yi) ,增強觀察個(ge) 人在社會(hui) 中的角色的能力。
(4)繪畫治療:通過繪畫的創作過程,讓繪畫者將混亂(luan) 、困惑的內(nei) 心感受導入直觀、有趣的狀態,將潛意識內(nei) 壓抑的感情與(yu) 衝(chong) 突呈現出來,獲得抒解與(yu) 滿足,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5)沙盤遊戲治療:采用意象的創造性治療形式,通過創造和象征模式,反映遊戲者內(nei) 心深處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溝通和對話,激發個(ge) 體(ti) 內(nei) 在的治愈過程和人格發展。
(6)其他方法:應用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原理,還可以結合其他的創造性、娛樂(le) 性方法,如陶藝、書(shu) 法、廚藝、插花藝術等,為(wei) 患者提供豐(feng) 富多彩的心理幫助。
2.表達性藝術治療的過程大多數表達性藝術治療大致可分為(wei) 四個(ge) 階段:
(1)準備期:熱身、建立安全感;
(2)孵化期:放鬆,減少自主性意識控製;
(3)啟迪期:意義(yi) 開始逐漸呈現,包括積極方麵和消極方麵;
(4)評價(jia) 期:討論過程意義(yi) ,準備結束。
四個(ge) 階段大體(ti) 是一個(ge) 從(cong) 理性控製到感受,再到理性反思的過程。
(三)注意事項
1.表達性藝術治療師需要受到專(zhuan) 門訓練;
2.對於(yu) 嚴(yan) 重患者,有時隻是其它治療的一種補充,需要和其他專(zhuan) 業(ye) 人員一起合作;
3.注意藝術性、科學性原則的結合,注意倫(lun) 理界限。表達性藝術治療很多時候會(hui) 強調身心靈一體(ti) ,要防止出現強烈的情感反應失控、非常意識狀態(或意識改變狀態);避免在治療師與(yu) 被治療者之間發展不恰當的崇拜、依戀關(guan) 係;不可引入超自然和神秘主義(yi) 的理念和方法;避免不恰當的身體(ti) 接觸;
4.根據不同對象選擇合適的表達性藝術治療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