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報名網
Vocational Education www.luntan77.com

心理谘詢師考試理論考點:社會知覺與歸因

發表時間:2022-02-09  瀏覽次數:1320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導讀:2020年心理谘詢師報名已經開始,職業(ye) 教育報名網心理谘詢師小編針對考友們(men) 在備考中的需求為(wei) 大家提供心理谘詢師考試考點資料、真題、模擬試題、章節試題等。>>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社會(hui) 知覺與(yu) 歸因

一、社會(hui) 知覺

(一)什麽(me) 是社會(hui) 知覺

作用於(yu) 個(ge) 體(ti) 的信息有兩(liang) 類:一類是自然信息,一類是社會(hui) 信息。有各種社會(hui) 信息所形成的知覺就是社會(hui) 知覺。

社會(hui) 知覺包括個(ge) 體(ti) 對他人、群體(ti) 以及對自己的知覺。對他人和群體(ti) 的知覺是人際知覺,對自己的知覺是自我知覺,此外,對行為(wei) 原因的知覺也屬於(yu) 社會(hui) 知覺的範疇。

社會(hui) 知覺是一種基本的社會(hui) 心理活動,人的社會(hui) 化過程和人的社會(hui) 動機、態度、社會(hui) 行為(wei) 的發生都是以社會(hui) 知覺為(wei) 基礎的。

(二)影響社會(hui) 知覺的因素

1.認知者的經驗

個(ge) 體(ti) 的經驗不同,對同一對象的認知也會(hui) 有不同的結果。現代社會(hui) 心理學用“圖式”概念來解釋這一現象。所謂圖式,是指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絡。社會(hui) 知覺時,圖式對新覺察到的信息起引導和解釋的作用,如果大腦中沒有解釋新信息的圖式,則需要形成新的圖式。

圖式的作用包括:

(1)影響對注意對象的選擇

(2)影響記憶

(3)影響自我知覺

(4)影響個(ge) 體(ti) 對他人的知覺

2.認知者的動機與(yu) 興(xing) 趣

由於(yu) 動機和興(xing) 趣不同,個(ge) 體(ti) 選擇認知對象會(hui) 有所不同。

3.認知者的情緒

處於(yu) 積極情緒狀態下的認知者傾(qing) 向於(yu) 給他人賦予積質,用積極的眼光知覺他人;反之,處於(yu) 消極情緒狀態下的認知者傾(qing) 向於(yu) 用消極的眼光去知覺他人。

二、印象形成與(yu) 印象管理

(一)印象與(yu) 印象形成的定義(yi)

印象是個(ge) 體(ti) (認知主體(ti) )頭腦中有關(guan) 認知客體(ti) 的形象。個(ge) 體(ti) 接觸新的社會(hui) 情境時,一般會(hui) 按照以往的經驗,將情境中的人或事進行歸類,明確其對自己的意義(yi) ,使自己的行為(wei) 獲得明確的定向,這一過程稱為(wei) 印象形成。

初次印象也稱印象,是素不相識的兩(liang) 個(ge) 人次見麵時形成的印象。

(二)印象形成過程中的幾種效應

(1)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在印象形成過程中,初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比後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wei) 首因效應;新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比原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wei) 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印象作用的機製。

一般來說,熟悉的人,特別是親(qin) 密的人之間容易出現近因效應,而不熟悉或者少見的人之間容易產(chan) 生首因效應。

(2)光環效應。

個(ge) 體(ti) 對認知對象的某些品質一旦形成傾(qing) 向性印象,就會(hui) 帶著這種傾(qing) 向去評價(jia) 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初的傾(qing) 向性印象好似一個(ge) 光環,使其他品質也因此籠罩上類似的色彩。這類現象叫光環效應,也稱暈輪效應。

光環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現象,一般在人們(men) 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發生作用。

(3)刻板印象。

人們(men) 通過自己的經驗形成對某類人或某類事較為(wei) 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具有社會(hui) 適應的意義(yi) ,能使人的社會(hui) 知覺過程簡化。但在有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極作用,會(hui) 使人對某些群體(ti) 成員產(chan) 生偏見,甚至歧視。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在印象形成過程中,個(ge) 體(ti) 把獲得的認知對象的各種具體(ti) 信息綜合後,按照保持邏輯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則,形成一個(ge) 總體(ti) 印象。

1.加法模式

指人們(men) 形成總體(ti) 印象時,參考的是各種品質的評分分值的總和。

2.平均模式

指有些人在總體(ti) 印象的形成上,並不是簡單地把他人的多種特征的評價(jia) 分值累加,而是將各種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後根據平均值的高低來形成對他人的好或不好的總體(ti) 印象。

3.加權平均模式

指許多人在形成對他人的總體(ti) 印象時,不僅(jin) 考慮積極特征與(yu) 消極特征的數量與(yu) 強度,而且還從(cong) 邏輯上判斷各種特征的重要性。對他人的總體(ti) 印象依據的不是簡單地平均分數,而是加權平均分數。

4.中心品質模式

指在印象形成的過程中,人們(men) 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對個(ge) 體(ti) 意義(yi) 不大的特征,僅(jin) 僅(jin) 根據幾個(ge) 重要的、對個(ge) 體(ti) 意義(yi) 大的特征來形成總體(ti) 印象。一般來說,中心品質模式更接近於(yu) 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過程的實際情況。

(四)印象管理

1.印象管理的定義(yi)

印象管理也稱印象整飾和印象控製,指個(ge) 體(ti) 以一定的方式去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即個(ge) 體(ti) 進行自我形象的控製,通過一定的方法去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形成過程,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印象管理和印象形成的區別是:印象形成對認知者來說重點是信息輸入,是形成對他人的印象;印象管理重點是信息輸出,是對他人的印象形成過程施加影響。

2.印象管理的作用

印象管理是個(ge) 體(ti) 適應社會(hui) 生活的一種方式。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礎是正確理解情境,正確理解他人,正確理解自身的狀態,正確理解自己所承擔角色的社會(hui) 期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管理方式。

3.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1)按社會(hui) 常模管理自己

(2)隱藏自我與(yu) 自我抬高

(3)按社會(hui) 期待管理自己

(4)投其所好

三、歸因

(一)歸因的定義(yi)

歸因,指個(ge) 體(ti) 根據有關(guan) 信息、線索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wei) 原因進行推測與(yu) 判斷的過程。歸因不僅(jin) 是一種心理過程,而且也是人類的一種普遍需要。

(二)行為(wei) 原因的分類

1.內(nei) 因與(yu) 外因

個(ge) 體(ti) 進行歸因時,首先注意的是內(nei) 因與(yu) 外因。內(nei) 因指存在於(yu) 個(ge) 體(ti) 內(nei) 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質、動機、態度、情緒及努力程度等個(ge) 人特征。將行為(wei) 原因歸於(yu) 個(ge) 人特征稱為(wei) 內(nei) 歸因。外因指行為(wei) 或事件發生的外部條件,包括背景、機遇、他人影響、任務難度等。將行為(wei) 原因歸於(yu) 外部條件稱為(wei) 外歸因或情境歸因。

在許多情境中,行為(wei) 與(yu) 事件發生並非由內(nei) 因或外因這樣單一方麵的因素引起,而兼有兩(liang) 者的影響,這種歸因叫做綜合歸因。

2.穩定性原因與(yu) 易變性原因

在行為(wei) 的內(nei) 因與(yu) 外因中,有些是可變的,有些是穩定的。

3.可控性原因與(yu) 不可控性原因

有些原因是個(ge) 體(ti) 能夠控製的,有些原因是個(ge) 體(ti) 不可能控製的。對可控性因素的歸因,人們(men) 更可能對行為(wei) 做出變化的預測;對不可控因素的歸因,人們(men) 較可能對未來的行為(wei) 做出準確的預測。

(三)控製點理論

控製點是美國心理學家羅特於(yu)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種歸因傾(qing) 向理論。羅特發現,個(ge) 體(ti) 對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及其結果的控製源有不同的解釋。有些人相信自己能夠對事情的發展與(yu) 結果進行控製,此類人的控製點在個(ge) 體(ti) 的內(nei) 部,稱為(wei) 內(nei) 控者;另一些人傾(qing) 向於(yu) 放棄對自己生活的責任,他們(men) 的控製點在個(ge) 體(ti) 的外部,稱為(wei) 外控者。

由於(yu) 內(nei) 控者與(yu) 外控者理解的控製點的來源不同,因而他們(men) 對待事物的態度與(yu) 行為(wei) 方式也不同。

(四)歸因原則

1.不變性原則

海德是歸因思想的創始人。他認為(wei) 人們(men) 歸因時,通常使用不變性原則,也就是尋找某一特定結果與(yu) 特定原因之間的不變聯係。

2.折扣原則

折扣原則是歸因理論的另一個(ge) 主要貢獻者凱利提出的。凱利發現,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來合理的原因,那麽(me) 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結果的作用就會(hui) 打折扣。

3.協變原則

人們(men) 歸因時,試圖找出一種效應發生的各種條件的規律性協變。凱利指出,人們(men) 可通過檢查三種特殊的信息來進行歸因,凱利的歸因理論也因此被稱作三維理論,協變原則被他認為(wei) 是全麵的歸因原則。

根據三維理論,個(ge) 體(ti) 歸因時需要同時考慮三種信息:特異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個(ge) 體(ti) 從(cong) 以上三個(ge) 方麵信息的協變中得出結論。

(五)影響歸隱的因素

1.社會(hui) 視角

2.自我價(jia) 值保護傾(qing) 向

3.觀察位置

4.時間因素

  

 報名谘詢15971453818/微信同號


返回首頁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 報名指南  |  資料下載   在線報名 |   服務時間:08:00-17:30 (周一至周六)

版權所有©kaiyun网站安全 Copyright © 2019, 郵箱:kaoshiban@126.com

未經許可 嚴(yan) 禁複製鏡像網站 否則必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