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報名網
Vocational Education www.luntan77.com

開學複工焦慮多,心理隱憂如何破

發表時間:2025-02-21  瀏覽次數:1017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經過一個(ge) 長假,中小學和高校近日陸續開學,上班族已返崗複工。重回學習(xi) 或工作軌道,許多人容易產(chan) 生焦慮、緊張等情緒。如何更好適應開工、開學節奏?怎樣保持身心健康?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多位心理健康與(yu) 精神衛生領域專(zhuan) 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兒(er) 童青少年


接納情緒,科學引導


春節假期結束,學生群體(ti) 麵臨(lin) 開學適應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er) 童醫院主任醫師崔永華指出,假期與(yu) 校園生活的節奏差異易導致學生出現“收心難”、焦慮、社交壓力等問題,建議家長和學校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變化,通過適當運動、放鬆訓練等方式減壓和調整情緒。同時,提前調整作息時間,按照學校的作息安排,避免熬夜,逐步適應新的生活節奏。此外,製訂合理的學習(xi) 計劃,主動參與(yu) 社交活動,都是緩解開學焦慮的有效方法。


近年來,一些醫院陸續開設“學習(xi) 困難門診”“拒絕上學門診”等類似專(zhuan) 科。到底什麽(me) 樣的“學習(xi) 困難”需要到這類門診去就診?


“學習(xi) 困難與(yu) 厭學門診、拒學門診的開設體(ti) 現了醫學界對兒(er) 童青少年成長困境的一個(ge) 回應。”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主任醫師吳仁容介紹,通過“學習(xi) 困難”或“拒絕上學”等通俗化的名稱,可以讓家長更積極和更有針對性地帶孩子就診。學習(xi) 困難和厭學拒學門診整合了兒(er) 童精神科、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個(ge) 學科領域的專(zhuan) 業(ye) 資源,能夠幫助家長和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並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幹預。


吳仁容介紹,兒(er) 童青少年的學習(xi) 困難和厭學拒學可能與(yu) 發展性問題有關(guan) ,也可能是精神心理問題。發展性問題,包括青春期情緒波動、短期學習(xi) 動力不足導致的學習(xi) 困難,很多時候可以通過優(you) 化家庭氛圍、改善學習(xi) 環境等方式得到緩解,建議家長用輕鬆的對話代替催促、嘮叨、埋怨,營造寬鬆、包容的家庭氛圍,與(yu) 孩子共同商定學習(xi) 計劃,激發孩子內(nei) 在的學習(xi) 動力,同時要合理安排業(ye) 餘(yu) 活動。


“還有一類是精神心理問題導致的,包括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或情緒障礙等引起的學習(xi) 困難。”吳仁容提示,如果孩子在較長時期內(nei) 表現為(wei) 學習(xi) 困難、曠課逃學,甚至因此休學的,應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就醫,由專(zhuan) 業(ye) 醫師評估是否存在潛在的精神心理問題。


吳仁容強調,要理性看待孩子“學習(xi) 困難”問題,既要警惕潛在的精神心理健康問題,也不應將兒(er) 童青少年的發展性問題過度醫學化。


如果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該如何尋求幫助?崔永華介紹,學校心理谘詢室、校外專(zhuan) 業(ye) 心理谘詢機構以及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都是青少年可以尋求幫助的渠道。對於(yu) 較為(wei) 嚴(yan) 重的心理問題,建議尋求專(zhuan) 業(ye) 人員幫助。同時,家庭和社會(hui) 的情感支持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成年人


鬆弛精神,減少內(nei) 耗


春節剛過,許多人仍沉浸在假期的氛圍中,一些人感到身心疲憊、提不起精神、出現睡眠障礙等問題。如何做好長假後的自我調節?


對此,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喬(qiao) 穎給出3個(ge) 建議: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盡可能保持在7—8個(ge) 小時;注意飲食,節後給胃腸減壓,三餐定時進餐,葷素搭配,營養(yang) 均衡,並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同時加入運動,如快走、騎單車、跑步、跳操、跳繩等;合理安排工作計劃,根據任務的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列清單,每完成一項工作就給予自己鼓勵和犒賞。


在情緒和壓力管理方麵,喬(qiao) 穎建議,要學會(hui) 識別自己的情緒,不要試圖控製情緒,而是去體(ti) 驗它,通過問自己“我怎麽(me) 了?”“我為(wei) 什麽(me) 要發火?”“我的需求到底是什麽(me) ?”等問題,轉換思維模式;同時,做一些放鬆性訓練,如呼吸訓練,可以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最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比如繪畫就是一個(ge) 很好的方式,通過色彩、筆觸和線條來表達內(nei) 在的情緒。


近來,網上有很多心理測評量表較為(wei) 流行,如何理性看待測評結果?


喬(qiao) 穎介紹,網上的心理測評工具絕大部分是“自評”工具,如性格測評、焦慮抑鬱情緒測評等,要理性對待,科學甄別。如果發現自己存在某些心理問題傾(qing) 向,應及時尋求專(zhuan) 業(ye) 機構的支持和幫助。


喬(qiao) 穎提醒,網上的心理測評量表存在一定局限性,通常隻有有限的提示語,缺乏科學性和個(ge) 性化指導,被測者可能會(hui) 誤解題目或者不能完全理解題目,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此外,網上心理測評量表一般隻能從(cong) 一個(ge) 或某幾個(ge) 特定維度進行片麵化評估,參考價(jia) 值有限。部分量表存在娛樂(le) 化、商業(ye) 化傾(qing) 向,並非采用科學方法製定。


針對當前社會(hui) 上流行的心理健康相關(guan) 熱詞,如“鬆弛感”“精神內(nei) 耗”等,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黃薛冰表示,這些網絡熱詞的出現反映了全社會(hui) 對心理健康的關(guan) 注,也體(ti) 現出精神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她提醒,焦慮抑鬱情緒有精神上的表現,如擔心、緊張、過度悲觀等,也有軀體(ti) 上的表現,如沒有原因的心慌、胸悶、氣短、食欲差等,後者往往難以識別。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軀體(ti) 不適症狀時,建議首先到醫院進行軀體(ti) 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後,可以考慮是否和精神因素有關(guan) ,經過係統、針對性治療,大部分症狀可以消除。


老年人


情感鏈接,避免孤立


春節期間,子女、親(qin) 友像燕子歸巢一樣從(cong) 四麵八方聚到老人身邊;春節過後,他們(men) 又像燕子一樣紛紛從(cong) 老人身邊飛走。喜慶、熱鬧、團圓、寬鬆的家庭氛圍驟然消失,一些老年人在情緒和心理上一時難以適應這種反差,容易出現了心情低落、情緒抑鬱、疲憊無力、食欲不振、失眠、煩躁等症狀。


“人進入老年期以後,身體(ti) 機能會(hui) 逐漸減退,認知功能下降,心理適應能力減弱。另一方麵,進入老年期以後,社會(hui) 角色發生變化,家庭結構也會(hui) 有一些改變,包括罹患各種軀體(ti) 疾病等,都會(hui) 導致老年群體(ti) 容易出現悲傷(shang) 、孤獨、失落、無價(jia) 值感等,嚴(yan) 重的會(hui) 引發焦慮、抑鬱、失眠等常見的精神心理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張慶娥表示,對老年人的心理支持要綜合考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社會(hui) 需求,重在預防。


研究發現,許多慢性軀體(ti) 疾病和精神心理健康密切相關(guan) 。慢性軀體(ti) 疾病患者罹患焦慮、抑鬱的風險相比健康人顯著增加。反之,焦慮、抑鬱、失眠同樣會(hui) 影響慢性病預後。張慶娥建議,老年人要理解並接納自身衰老的過程,積極接受環境、社會(hui) 角色的轉變。同時,也要關(guan) 注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做好個(ge) 人健康管理,關(guan) 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對於(yu) 子女和家屬來說,張慶娥建議,要關(guan) 心關(guan) 愛老年人,有意識地與(yu) 老年人建立情感聯係。比如,定期電話、視頻,最好常常看望老人,增加見麵的頻率和交流時間,讓他們(men) 感受到“被需要”。


此外,張慶娥還建議,老年朋友可以多參加社交活動,擴展社交圈,避免社交孤立,保持思維活躍度,增加自我認同感。比如,積極參與(yu) 村委會(hui) 、社區組織的健康科普講座、興(xing) 趣小組、合唱團等。同時,可以培養(yang) 廣泛的興(xing) 趣愛好,積極發揮自己的“餘(yu) 熱”。(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報名谘詢15971453818/微信同號


返回首頁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 報名指南  |  資料下載   在線報名 |   服務時間:08:00-17:30 (周一至周六)

版權所有©kaiyun网站安全 Copyright © 2019, 郵箱:kaoshiban@126.com

未經許可 嚴(yan) 禁複製鏡像網站 否則必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