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谘詢師&精神科醫生的區別
精神科醫生和谘詢師的區別:
醫院裏的精神科醫生一般針對症狀學給予診斷、藥物、或者住院治療。
國內(nei) 谘詢師大多都不是精神科醫生,他們(men) 沒有處方權,就是不能開藥、不能診斷。谘詢師是以人格發展動力為(wei) 基礎,針對人本身開展工作的。以社會(hui) 功能、人格水平、情緒管理作為(wei) 評估標準。一個(ge) 合格的谘詢師大概至少要經過5-10年的專(zhuan) 業(ye) 理論+實踐培訓,並且谘詢師是終身學習(xi) 的職業(ye) 。
問診的順序:
如果相對比較重一點的來訪,最好先去精神科,先控製症狀。然後再結合心理谘詢。
如果一般的心理問題,不需要去精神科診斷治療,直接心理谘詢就行。
心理谘詢分類:
心理谘詢又分為(wei) 長程和短程。短程的是以解決(jue) 現實問題為(wei) 主的谘詢。一般抑鬱情緒、焦慮情緒、強迫要區分具體(ti) 產(chan) 生原因來選擇長程或者短程谘詢。長程和短程其工作深度也不一樣,一般長程谘詢會(hui) 在潛意識層麵工作,來訪者發生更持久更有效的改變。
做心理谘詢和治療身體(ti) 上疾病的區別:
是非常不一樣的。心理谘詢不針對症狀,因為(wei) 在心理學上講:症狀是防禦。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們(men) 還要保護防禦,因為(wei) 有了防禦才使的來訪者沒有崩解。症狀是因為(wei) 來訪者內(nei) 在的問題自己沒有能力處理,才以症狀的方式表現出來。心理谘詢的工作是谘詢師和來訪者一起去找到潛意識的固著點,找到的時候,症狀自然也就消失了。(來源警苑心語)